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白癜风用药能控制吗 http://m.39.net/pf/a_7574864.html

山东省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汇编(持续更新)

山东各市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山东高一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山东高一下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山东高二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年山东各市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山东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一、古代诗歌阅读

(·山东济南·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

B.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

C.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

2.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①。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殊风限清汉②,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③。

①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②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③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

B.橘柚在林中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

C.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

D.本诗与陆游《书愤》皆“北望”,陆诗是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

4.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

(·山东济南·1月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雨①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②。

①此诗写于年夏,抗金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②洗甲兵: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明诗人的处境,因国破家亡而颠沛流离,寓居异乡。

B.第四句“送”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词句明净,意蕴丰富。

C.诗歌渲染了用来时和雨后的气势,视听结合,描绘山中暴雨壮阔之景。

D.尾联化用杜甫的诗句,并用典,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的爱国情怀。

6.本诗被称为“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巧妙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请你结合前两联,谈谈诗歌运用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

(·山东济宁·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贺

陆游

胎发茸茸绿①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

流觞内史招同社②,扛鼎将军与卜邻。

曾冠六鳌③非俗吏,已开九秩④是陈人。

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⑤第二春。

①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②同社:志趣相同的人。③六鳌:神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载始峙而不动。④九秩:九十岁。⑤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当时韩侂胄渐掌大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81岁的陆游的支持。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胎发茸茸”言年龄之小,“绿映巾”写为官之貌,首句描绘了自己年轻出仕时的形象。

B.“归耕”一词表明诗人晚年归家田居的境况,看似平常的话语中暗含着失落叹惋之情。

C.三、四句回忆当年曾与志趣投合的高官饮酒享乐、与定邦安国的将军比邻而居的情景。

D.“非俗吏”与“是陈人”对仗严密整齐,通过今昔对照,也流露出诗人盛时不再的感慨。

8.本诗以“自贺”为题,“贺”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山东青岛·一模)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菊梦

曹雪芹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九日登高台寺

沈辂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菊梦》抒梦中情,写醒时怨,虚实结合,写出了梦境与现实的距离,读后令人产生无限悲凉之情。

B.《菊梦》是《红楼梦》中众人结社赋诗时黛玉所作,这种风雅之事已成俗,可从沈诗中得到印证。

C.沈诗首联写登高所见所感,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蓄而深沉。

D.曹诗借梦表达想与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结交,沈诗“对酒披襟”则直接描绘出作者率性而为的风姿。

10.两首诗均以景结情,其意蕴却迥然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山东潍坊·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八、其九)①

范仲淹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②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③

[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缨,帽带。③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

B.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儿的自由自在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C.“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

D.两首诗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却因为都能巧妙化用典故,显得清雅而不流于浅俗。

12.诗人不相信“风尘化客衣”的底气何在?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山东潍坊·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张将军

杨巨源

关西诸将揖容光,独立营门剑有霜。

知爱鲁连①归海上,肯令王翦②在频阳。

天晴红帜当山满,日暮清笳入塞长。

年少功高人共④羡,汉家坛树③月苍苍。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侠士,助平原君功成后浪迹海上,不肯出仕。②王翦,战国时秦国大将。秦灭楚时,因秦王不用其话,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③汉家坛树,《纪事》作“汉坛烟树”,“汉坛”指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的地方。④共,一作“最”。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张将军在关西地区居功自傲及其在军中所展现的威武姿态的画面。

B.颈联虽然不着战斗的痕迹,但是依然可以让读者想象出边塞战斗场面的激烈。

C.诗歌选用了霜剑、红帜、清笳、长塞等意象,体现出了苍劲雄壮的风格特色。

D.诗歌借用鲁连、王翦和汉坛拜将的典故,丰富了诗歌意蕴,提升了诗歌境界。

14.前人谈到这首寄赠诗的创作背景时提出,“岂将军有归隐之志?”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赴明州

范成大

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明州即宁波,诗中“四明”也是宁波的别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四征”指的是诗人曾奔波于全国多地做官,而句中“东征”是指这次奔赴明州。

B.第二句表明诗人写作此诗之时已经前去四明赴任,该句也呼应了诗歌的标题“初赴明州”。

C.本诗第三、四两句对仗工整,浓缩概括了明州毗邻大海、岛屿较多、水源丰富等地理特点。

D.“顶踵”化用了《孟子》中“摩顶放踵利天下”一句,说明皇帝给予诗人的恩惠非常多。

16.本诗写于作者参知政事职位被罢免而出知明州之时。从本诗来看,面对仕途的波折,作者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做法?请简要说明。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

17.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对比写物境与心境,突出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

B.张词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的愁闷。

C.孟诗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

D.孟诗中“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言不甘闲居。这是借此向张丞相表白心事。

18.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山东聊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卢龙塞①行送韦掌记②

钱起

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

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

陈琳③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

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①卢龙塞:燕山隘口,古代军事要塞。②掌记:唐代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简称。③陈琳:“建安七子”之一,曾作曹操记室令史,负责撰写章表文檄。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的题目和诗歌所用的意象可以看出此诗为送朋友去边塞征战的题材。

B.首联描写隆冬季节天气恶劣,体现了唐军在严酷的环境中无所畏惧的英勇精神。

C.颔联描写万里飞沙的狂肆,三军杀气的凝落,渲染了唐军作战失利的凝重气氛。

D.第八句体现了古代诗歌句式上的倒装特点,正常语序应为“封侯汉皇年莫比”。

20.颈联是如何塑造韦掌记这一人物形象的?

(·山东泰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全唐诗》注:“一作韩升卿。”韩愈的四叔名绅卿,与司空曙同时,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其人。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从上次别后,已历数年,由于山川阻隔,两人不能相见,内心充满了相思之情。

B.“乍见”“翻疑梦”,写出了重逢的意外以及相遇时的惊喜,让诗人感觉重逢好似在梦中。

C.“相悲各问年”道出朋友离别之后的悲苦,如今两人相见,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

D.“恨”字道尽明朝羁愁别恨,“惜”字描绘殷殷劝酒之状,表达了彼此依依不舍的感情。

22.请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山东德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题清溪图

俞紫芝①

弄水亭②前千万景,登临不忍空回。水轻墨澹写蓬莱。莫教世眼,容易洗尘埃。

收去雨昏都不见,展时还似云开。先生高趣更多才。人人尽道,小杜却重来。

①俞紫芝:浙江金华人,笃信佛教,得其心法。②弄水亭:据《名胜志》载,池州府南门外有弄水亭,为唐杜牧所建。杜牧《题池州弄水亭》诗有“弄水亭前溪,飐滟翠绡舞”句。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两句,说明了弄水亭前的景象万千令人流连忘返,交代了画家作画的缘起。

B.“水轻墨澹”既指出了水墨调和作画的笔法,又能让人真切体味到画面蕴含的意境。

C.“莫教世眼”两句颇具禅意,意在劝诫莫以世俗之眼观画,否则会令画作蒙尘染垢。

D.篇末宕开笔触,由写画转至写人,将画家与杜牧相提并论,表达出词人的由衷赞美。

24.本词在表现画作的精妙时着重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说明。

(·山东日照·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

杜荀鹤[注]

时难转觉保身难,难向师门欲继颜。

若把白衣轻易脱,却成青桂偶然攀。

身居剑戟争雄地,道在乾坤未丧间。

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46岁中进士第,但未被授官而离京,回到九华山。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恩门”即“师门”,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师门致书后写的回献诗。

B.首联交代诗人难以继续跟从恩师学习的原因,表达对恩师的愧疚。

C.“白衣”和“青桂”形成对比,突出表现诗人科举成功后的喜悦。

D.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知恩图报之意,并向恩师发出到九华山的邀请。

26.请从“难”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颈联表达的情感态度。

(·山东菏泽·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江①

曹松

未识佳人寻桂水,水云先解傍壶觞。

笋林次第添斑竹,雏鸟参差护锦囊。

乳洞此时连越井②,石楼何日到仙乡。

如飞似堕皆青壁,画手不强元化强。

①桂江:即广西漓江。②越井:指广州越秀山的古井。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漓江的美丽以及诗人为水云景象所陶醉的愉悦。

B.颈联写乳洞的幽深和山峰的高峻,想象新奇,手法多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C.“如飞似堕”一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漓江山峦陡峭山石耸峙的特点。

D.全诗语言生动活泼,变化多姿,描绘了漓江的奇美迷人,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28.本诗颔联用比喻的手法写漓江的山石乳洞之美,对其中的“锦囊”一词,后人有不同解释:一说是比喻钟乳石洞,一说是南方吐绶鸡(即火鸡)的别名。你同意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2.(1)韦诗写诗人独自坐听江上的莺鸣,品酒赏花时想念诸弟,表达诗人孤独寂寞,思乡怀人之情;

(2)孟诗写寒食“无烟火”是为贫居所迫,不仅仅是纪念介子推,写出了寒士的辛酸,表达作者深切的不平之情。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误,江南之春给人繁花竞丽的感觉,与这种良辰美景相匹配的应该是赏心乐事,诗歌第二句却出人意外的写出了“堪悲”,可见,“繁花”与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大相径庭,是以乐景写哀情,不是奠定感情基调。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写诗人在寒食节“独坐听”黄莺鸣叫,看起来十分孤独,而“把酒看花想诸弟”一句,更道出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写出诗人寒食节孤身一人在外,寂寞思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寒食》一诗则侧重于诗人的个人遭际辛酸。“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一句说,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这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表达出诗人身为寒士的辛酸与不平。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0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