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第一村变迁记从空心村到桃花源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漓江第一村”变迁记:从空心村到“桃花源”
中新社桂林10月27日电题:“漓江第一村”变迁记:从空心村到“桃花源”
作者张广权邓桂荣黄磊
79岁的黄月创正在表演漓江传统渔事。中新社记者俞靖摄
走进广西“漓江第一村”高寨村,人字形道路平整宽阔,依山傍水鳞次栉比的瑶家民居点缀绿水青山间,宛若“隐世桃花源”。谁曾想,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凋落的景象,民房破烂不堪,产业几近空白,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高寨村位于越城岭主峰猫儿山南麓,属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村前米处,乌龟江和龙潭江在此汇合,成为漓江的源头。高寨村因此被称为“漓江源头第一村”。年高寨村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名录。
过去,高寨村曾是兴安县最穷的瑶寨。“生产资源少,特别是田地少,又搞大锅饭,绝大多数人生活在温饱线下,好多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子。”50多岁的村民潘奇权介绍。
年,改革的春风吹进高寨村,村里开始分田分山。有了土地解决了温饱,以竹木为原料的生意随之多样化起来:有人将木头运到上海等地售卖,有人在村里办起木材加工厂,也有人干脆在山里建起了烧炭的土窑……
村民们靠对山林近乎掠夺式的索取,很快让高寨村陷入了“林衰山败水渐枯”的发展困境,部分村民也因此重新返贫。与此同时,植被的透支利用,也直接导致桂林漓江源头水量的日渐减少。
年,广西出台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竖起保护漓江生态的利剑,桂林市编制实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兴安县担起保护漓江生态排头兵的重担,相继出台实施与保护生态相关的地方性政策。
自年起,高寨村的民众把保护植被,重塑青山绿水当作第一要事。村里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制定了保护植被的具体内容。几年下来,成效显著,植被逐渐恢复的同时,也引来了外地的观光客。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山山水水,改变发展方式,要不只有死路一条。”在转型的道路上,潘奇权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村里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
村民们依托自家房屋小院开办的农家乐和民宿因此兴起。很快,高寨村通过盘活农村旧房、闲置瑶寨木屋等房产,培育发展民宿旅游新业态,成功搞活“三线”资产,形成产业链,实现了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高寨村共有旅游公司2家,农家乐43家,农业观光园2个,此外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养殖培育点,蕨类、菌类、笋类时蔬基地,全村名贫困人口通过参与开办农家乐、土地入股、销售旅游商品、种植生态农产品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人民币。今年1月至9月,高寨村接待外界游客40万人次。(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