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桂林阳朔写生周逢俊诗文书画作

《漓江秋雨》

水调歌头·重阳游阳朔

朝雾半峰白,玉影列金屏。

潮来休管深浅,浪漫溯秋声。

重过筠亭柳渡,闲品沙洲旧景,九曲到兴坪。

携酒上苍壁,即咏会高朋。

光阴累,三径短,意纵横。

大江南北,风雨不弃向峥嵘。

几废青春无奈,百岁蹉跎哪肯,未竟惜余生。

丈步揆云路,万里自由行。

《秋到漓江》

《周逢俊书法自题诗》

《小桥流水人家》

漓江秋雨行

周逢俊

某年秋,是时桂子飘香,承蒙东道主美术界友人之邀,我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周逢俊诗境山水画高研班”全体学员赴桂林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写生。

这是我第二次来桂林,却是第一次来写生。既然写生,免不了一行一止,动静相从。而动则概览,静则细味,即便仅就领略雄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那种浓的化不开的诗情画意而言,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从桂林到阳朔一路下来,给我留下太多的感人画面。然而,最深刻于心的还是秋雨中的漓江印象。

在潇潇雾雨中的漓江边写生,竟有一番别处不曾有过的感激心情油然而生:画家大可放胆所能,自由发挥。铺纸濡笔,泼泼洒洒,疏疏密密,开张任意,收敛是听,一幅《秋雨漓江图》,鬼使神差,一气呵成。画成提笔而立,功在腕底还是功在造化一时竟浑然不觉。

我们知道画贵天然,而雾雨中的漓江天然就是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朦胧中那流动的翠气浓淡飞扬,江流坦坦迂回,峰影憧憧连绵,千山万壑尽在天光与波光共构的幻境中时隐时现。此时再优秀的画家也无法掌控其瞬息万变的形态,再丰富的色彩也不可能再现其鲜活灵动的神色,最棒的技术也显得多余。她,细雨如纱幔飘忽中的漓江,似乎无形影可摹,无情态可状。她是诗的画,又是画的魂。她妙然自足却又似赧然有所待。作为画家,只有心会神交,物我两忘,把满腔爱慕化为一纸烟云,或可得其仿佛。——这也是秋雨中漓江的魅力所在了。

“一江烟雨半城空,满纸潇潇泼墨同。枫赧色娇山杏艳,菊狂香漫海棠红。幽篁入古嫌门窄,老柏登高拒径通。欲问修行何有悟,闲看渔父钓秋鸿。”这首《登碧莲峰》七律是我在画碧莲峰时的兴之所至。古人云“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良有以也。

此外还有一首《水调歌头》说的是重阳游阳朔:

“朝雾半峰白,玉影列金屏。潮来休管深浅,浪漫溯秋声。重过筠亭柳渡,闲品沙洲旧景,九曲到兴坪。携酒上苍壁,即咏会高朋。

光阴累,三径短,意纵横。大江南北,风雨不弃向峥嵘。几废青春无奈,百岁蹉跎哪肯,未竟惜余生。丈步揆云路,万里自由行。”

这是人到兴坪与朋友们聚会时所作,我在酒席上还把它读给了桂林朋友听。至今,桂林的朋友们漓江之畔陪我雨中写生的情景犹在眼前,也是我心目中纷纷扬扬的“漓江情”。

《雾谷听泉》

《雨后人家》

《漓江百里画屏中》

《漓江渔夫》

《周逢俊书法自题诗》

《漓江古韵》

《象鼻山写生》

《周逢俊书法自题诗》

《云山深处接云山》

《武夷山写生》

《周逢俊书法自题诗》

《武夷山小雨》

周逢俊别名:星一、与青、斋号:松韵堂、庄房别馆、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导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诗刊》子曰诗社顾问,北京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8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