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寨情结看黄格胜的山水写生创作
艺
术
家
黄格胜,壮族,教授,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广西区委主委、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八桂学者。
黄格胜擅中国画,尤擅山水画。他于年创作的《漓江百里图》被誉为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年,他的作品《漓江烟雨》随“神舟六号”遨游太空;年应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在该馆举办个人画册《漓江百景图》的首发、收藏仪式及学术讲座,成为中国画家登上美国国会图书馆讲坛第一人。年自治区党委成立漓江画派促进会,黄格胜担任会长,组织和带领漓江画派画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宣传活动,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扶持和培育漓江画派、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文化战略、提高漓江画派的艺术创作水准、扩大漓江画派的影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他专心创作,成果丰厚,其山水画在中国画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了漓江画派的艺术创作水准。他在今年耗时近一年时间创作的国画巨制《壮锦》,将其艺术创作的水准推向了新的高峰。
黄格胜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全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除了担任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以外,还担任中国国家画院黄格胜工作室、漓江画派艺术研究院黄格胜工作室的导师,为漓江画派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中国画人才。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名师”,他主讲的“国画山水写生”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年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中国山水画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年被聘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
从
山
寨
情
结
看
黄
格
胜
的
山
水
写
生
创
作
由于民族、地域、自然环境、社会风俗等因素不同,形成了我国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多依山寨而居,那种依山傍水的情调不仅构筑了少数民族世代生存的现实居所,也成为他们精神生活中魂牵梦萦的家园。很多曾在山寨中生活和成长过的人,即使以后离开这些儿时的家园,但对家乡生活那段经历的眷恋之情并不会因岁月而磨灭,相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加剧,甚至无形之中会形成对故乡山寨生活的不舍情结。黄格胜是在桂北农村中长大的孩子,儿时留下深刻印象的基本上是山寨中崎岖蜿蜒的石板路,摇摇欲坠的校舍,油灯昏暗的木屋等。我认为黄格胜先生在此后长期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具有这种对山寨的不舍情结,与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
当今随着社会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剧,现代文明与外来因素已对原本古朴平实的山寨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影响,山寨的未来也许将是注定了消失或被变异的命运。山寨自身相对单纯原始的面貌,默默之中在外来文化因素的蚕食中逐渐发生着变化。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座保持着完好原生态的山寨了。当今的山寨因是远离都市的人群的聚居处,被引申为穷地方,只有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大岭里还零星地分布着一些风情淳朴的原生态山寨。这些穷乡僻壤的山寨因其文化的淳朴与原汁原味,加之山寨建筑尚实用,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地形、地利条件构建木质结构的吊脚式建筑,和自然环境结合得完美协调、自然合一。自然而然,这些山寨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家的写生天堂,山寨的一切似乎都和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宋代时期的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一种山水画的审美理想之境,他说:“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占地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可游、可居的山水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审美的一个理想主题。从这个角度分析,就不难理解黄格胜为什么有浓厚的山寨情结了。山寨正是符合这种审美要求的人文实体,黄格胜所画的山寨正是使人“可游、可居”之处。这些山寨依溪可游,依石可居,其楼有峻气,水有灵气,树有生气,是理想的生活田园。
黄格胜的思想性格有着非常本真和质朴的一面,而南方少数民族的山寨建筑也体现出了与其十分相近的文化特征。如注重大的框架结构的稳固耐用,注重木质结构间逻辑的合理性,而不做多余的附加装饰,其风格质朴,重大巧为用而不取小巧为功。其次,保持着一种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以人为尺度,以生活实用为本。李泽厚先生在论述中国建筑的艺术风格时,便强调了中国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务实精神与实用理性。他指出,中国建筑不同于国外建筑,如希腊或哥特式建筑等所具有的那种出世的遥不可及的神性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实用空间组合,它们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其材质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和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同样,和当今大都市耸立的钢筋水泥建筑相比,木质依然更富有亲切感,山寨正是符合这种风尚的。黄格胜喜欢这种感觉,并感受到了其中艺术的微妙,他说:“木材受日晒雨淋,已呈古铜之色,与巨石之暗红暗黑相映相衬,既有形的对比,又有色的和谐,自然古拙朴实。”
黄格胜说自己的绘画风格不是追求所谓文人画,也不刻意彰显自己的笔墨传统,反而说自己追求“土味”,我理解这是一种乡土之味或者说叫“质朴之味”。可以说,他是一个“入世”的人,他很务实,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