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游漓江平台上线桂林可持续发展建

桂林西巷历史文化地段保护修缮及旧城改造工程进入尾声,计划年10月西巷部分开街。图为秀峰区靖江王府西巷。(陈创明/摄)

聚焦发布会

自年2月桂林市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桂林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示范区建设作为“1+2”国家战略协同推进,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于年8月29日(星期四)15:3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桂林市围绕建设好示范区

都重点推进了哪些工作呢?

马上来了解一下吧——

全面建设示范区

1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示范区建设

桂林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破解桂林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作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全面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讨论,通过狠抓学习宣传和责任落实,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桂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建设好示范区成为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的行动自觉。

2

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法治建设保障示范区建设

全州县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曾是上世纪该县最大的锰矿区,如今,这座废弃的矿山经过整治,实现了华丽转身。图为俯瞰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巫美桥红王滋创/摄)

桂林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40个市直有关部门组成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

在今年的机构改革中,组建了桂林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定编为副处级、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人数30人。成立了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建立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牵头抓总、统筹推进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管理。建立了漓江风景名胜区“市、县区、乡镇、村居委”四级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

市人大常委会将《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条例》《桂林市机动车船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条例》等列入了年立法调研计划,审议通过《桂林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撑。出台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水上游览项目经营权管理办法》,依法建立准入、退出管理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导游自由执业试点、桂林厕所革命、全域旅游等工作,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3

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示范区建设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坚持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底线,坚持桂林市产业布局规划底线,坚持排放达标和总量达标底线,坚持环境质量达标底线,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环评审批不可逾越的防线。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全区第一个实现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建成空气预警预报系统,对多家“散乱污”企业实施分类管控;水污染防治方面,完成南溪河、道光水黑臭水体治理,推进漓江排污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开展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申报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完成家重点行业企业的信息采集工作。加强工业场地再利用监管,对全市60家涉危险废物企业规范化管理危险废物进行考核。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自治区级生态县(区)11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个,自治区级生态村个,市级生态村个。

4

坚持以产业绿色发展带动示范区建设

桂林灵川县三街镇近年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种特色农业产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增添了新的新活力。图为村民在加工无花果果干。(江岩/摄)

生态旅游发展方面,组建漓江旅游投资运营公司,构建漓江风景名胜区投融资体系,为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和景区景点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一键游漓江”平台上线运行。

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共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暨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个,示范区核心面积30万亩,辐射带动万亩,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超过万亩。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广泛推广“猪-沼-果(菜、林)-鱼”、兴安高尚“水稻+甜玉米+菜花+绿肥”耕作、恭城瑶族自治县新“三位一体”种养等新模式,加强种养结合,示范推广“果园养鸡”、“稻田养鸭(鱼)”、“粮经轮作”、“立体循环生产”等一批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典型,共建成示范样板点达个,面积达.7万亩。

文化康养产业发展方面,引入国家级名中医,建成集中医药特色诊疗、养生、康复、旅游、休闲于一体,具有桂林地域文化特色的“崇华中医街”。推出了以夕阳红养老中心、工人疗养院等疗休养机构为代表的旅游+康复+候鸟式养生系列产品,受到市场欢迎。积极打造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秀峰区鲁家村、阳朔县兴坪镇、兴安县华江乡等广西“养生养老小镇”,占全区总数1/3。

5

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示范区建设

出台《桂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桂林市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年)》《桂林市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年)》;组建桂林市可持续发展专家智库,选聘28位知名学者担任智库专家;成立广西首个“海创基地”,引进了一批海外高层人才到桂林创新创业;大力培育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和基地,共新增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41家,其中国家级7家;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瞪羚企业”培育等计划,高企保有量达到了家,瞪羚企业17家;开展可持续发展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共争取到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项,获得自治区科技奖励28项;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和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37件。

刚建成已运行的恭城平安镇明月洲屯污水处理站,像花园一样漂亮。(陈创明/摄)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一年多来,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主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答: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一年来,桂林市重点通过实施五大行动,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一是实施自然景观资源保育行动。完成漓江截污(二期)、漓江活动壅水科学试验坝等建设项目,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江)项目列入国家项目库,实现漓江游览30年来规模最大的游船提档改造,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近%,主要河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漓江水质常年达到二类水质标准。实施自然景观风貌保护与修复工程,完成伏龙洲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南溪河、灵剑溪和道光水等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漓江风景名胜区内关停采石场复绿成果进一步巩固。

二是实施生态旅游创新发展行动。新增国家4A级景区6家、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家,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和西岸百里休闲示范带新景观加快打造,兴坪休闲养生度假区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全州天湖度假区滑雪场建成营业,雁山草坪等26个特色旅游小镇加快建设。建成运行“一部手机游桂林”平台,开启智慧旅游新时代;荔浦、资源、雁山跻身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三是实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行动。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增至29个,各级示范区(园、点)总数达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3个。因地制宜扎实推进脱困攻坚,贫困发生率降至2.2%以下,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新模式。

四是实施发展文化康养产业创新发展行动。开发“医疗+休养+养生+康复+旅游”康养新产品,崇华中医街获评全国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夕阳红养老中心等示范项目成效显现。灵渠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龙脊梯田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逍遥楼、正阳东西巷、靖江王府片区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新地标。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月均接待游客35万人次,成为文化旅游新亮点。

五是实施创新驱动能力支撑行动。新增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41家,其中国家级7家。高企保有量达到了家,瞪羚企业17家。共争取到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项,获得自治区科技奖励28项。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和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37件。

问:请问一年多来,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采取哪些举措推进示范区建设?

答:年2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一年多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自治区层面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了以自治区主席陈武为组长,27个区直单位和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领导有力、权责明确、协调配合、务实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计划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根据自治区领导批示精神,由自治区科技厅牵头,会同桂林市及有关单位,起草我区支持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专项政策文件。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多轮讨论修改,年5月,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送审稿)》的编制,包括财政金融、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机制体制改革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七个方面。目前,已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待审批发布。

三是统筹科技资源支持创新示范区建设。自治区科技厅统筹科技重点研发计划资金、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对与桂林创新示范区建设相关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倾斜支持。年,自治区科技厅支持桂林市科技项目项,经费5.05亿元。在年、年发布的“十三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均设立了可持续发展专项,专门支持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争取科技部项目支持。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编写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建议—“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部将此内容纳入并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定向在桂林实施。组织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科研团队根据桂林市实际需求,申报国家年度重点专项“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8月20日,完成项目视频评审答辩工作。

问: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桂林下一步有哪些推进措施?

答: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桂林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桂林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桂林市将举全市之力,集多方之智,全力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下一步,桂林将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设立创新示范区管理常设机构,成立桂林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围绕产业、财税、土地使用、金融、对外开放、人才、科技、投资环境等方面,争取自治区政策支持;针对创新示范区“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主题,开展《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条例》等系列立法工作,使可持续发展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加强项目牵引,打造典型案例。坚持以抓项目带整体,以抓项目提层次,以抓项目促成效,围绕自然景观资源保育、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领域,策划、实施和储备“山水林田湖草”等一批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库,并实行滚动管理,以项目建设促进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推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本地化桂林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亚洲开发银行促进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本地化的制度建设项目落地。

三是加强合作交流,汇聚全球资源。坚持全球视野,发挥桂林品牌优势,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提高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将可持续发展论坛列入中国-东盟博览会议程,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创新合作国际论坛,推动论坛永久落户桂林,将论坛办成一个推进和展示桂林市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落实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战略合作协议,精准开展可持续发展领域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新引高,拓展引进海内外优质资源渠道。

四是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支撑发展。充分发挥桂林科教资源优势,重点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集成应用生态治理、绿色高效农业生产等先进技术,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桂林模式”。

问: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未来几年,科技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推进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上有什么打算?

答:建设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国家战略,对我区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示范效应,下一步,桂林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的沟通、协调,争取国家各有关部、委、办、局的支持;

二是将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列入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聚集全区优势资源,合力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三是设立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重点支持桂林市创新示范区建设;

四是争取国家大力推进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将建设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问: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总结发展模式方面,形成了哪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典型?

答:桂林围绕景观资源科学保护利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城乡环境综合质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生态扶贫等方面,通过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和体制机制创新,梳理做法成效,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桂林模式。

一是创新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模式。近年来,桂林深入推进漓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挂牌成立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对漓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通过开展漓江生态保护和综合整治行动,统筹推进漓江沿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漓江旅游品牌建设,出台《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水上游览项目经营权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为守护好漓江绿水青山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二是探索恭城瑶族自治县“三位一体”模式的升级。恭城曾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恭城模式”,在全国推广。近年来,恭城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富民安居,积极探索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新“三位一体”乡村发展模式,恭城县沼气入户率达89.7%,居全国第一;人均水果种植面积、人均水果产量、人均水果收入,均居广西第一;森林覆盖率达81%,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新的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路径。

三是探索“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模式。龙胜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扶贫一盘棋战略,积极保护发展以龙脊为代表的多彩民族文化,创新特色村寨旅游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扶贫、村寨旅游联盟开发等多种旅游扶贫模式,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旅游扶贫成为龙胜最有效的扶贫方式,初步形成了高山湿地生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农旅融合”助推脱贫攻坚的“龙脊模式”。

上下滑动阅览

荔浦荔江湾景区。(吴丽萍李志雄赵倩男/摄)

点击下面文字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5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