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和桂林漓江相遇,便成了画中人
漓江:相遇便是画中人
作者:蒋新军
漓江即景一场漓江上的大雨,洗掉了桂林裹在身上的闷热。
雨后漓江浇雨的云是从山那头悠悠地飘过来的,在青葱的树木上投下阴影,吹来湿润的清新。正要到达阳朔的游船,见状加快了速度,接二连三地靠了岸,但还是跟乌云撞了个满怀,我们撑着瘦弱的遮阳伞,被倾盆大雨淋了个遍。
一回头,烟雨漓江,飘渺墨韵,意境全出。
漓江叫卖江上水果摊这是漓江的夏天。雨,就是漓江迎客的礼物。
大多数人来桂林,都会选择沿漓江南下,途径兴坪镇,遇到20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原型,人们的兴奋劲就会被调动起来,快门声响个不停。
20元背面风景到了阳朔,似乎就完成了所有的期待。这个被青山秀水映衬的小县城,吸引了历来的文人墨客和革命家,他们的足迹又反过来增点了小城的吸引力。
阳朔县城有山有水有田园,这既符合中国文人的诗意想象,又填补了现代人的心灵空白。
桥(油画)蒋鸣皋西街的咖啡店里,坐着一位外国人,正静静地打量着来往的路人,阳朔人李慧告诉我们,这位叫金文龙的澳大利亚人,在阳朔定居多年了,是一家小店的主人,喜欢练太极,和街上的人都很熟了,享受这种惬意的日子。
同样悠哉的小钟夫妻俩,二十出头,在一个角落里经营小旅馆,自在随性,上次黄金周游客爆满时,他们居然闭门歇业,一问,说是感冒了要休息。
小钟夫妻漓江可不仅仅是秀美的江水,它承载的文化长度和厚度同样令人称道。
在桂林市郊的甑皮岩遗址,蚊子肆意地叮咬着我们,负责人周海和韦军说他们对此早就习惯了。
这是个新石器时代典型的洞穴遗址,也是桂林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从研究资料中我们得知,“桂林人”早在万年前就学会了临山择水而居的生存智慧,他们当时的生活热点区域与今天的城市范围相差不多,可见桂林的宜居。
桂林伏波山还珠洞内的米芾自画像桂林山多,石刻也多。在独秀峰上,各式各样的石刻向我们无声地讲述着,这里作为历代贬谪之所,以及文人汇聚之地,山水与才思是如何交融的。
桥漓江如画,当你和桂林漓江相遇,便成了画中人。
在桂剧演员张树萍眼中,漓江水里满满的都是文化,它的柔美和桂剧的委婉形神合一;画家黄格胜则觉得,漓江的秀色,常看常新,值得他一直画下去;而在我们看来,漓江是一本不断变厚的美育书,启迪人们更热爱生活。
灵感茶歇
我写一写,你歇一歇
小笑侠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