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桂林象山公园人山人海,揽客的策略
年的五一小长假,跟之前大家预料的差不多,全国的交通线并未出现大幅拥堵的情况。出行客流的断崖式下跌,肯定是把各大旅游景区给害苦了。偶然刷到了一条小热搜,西安的兵马俑景区人气惨淡,兵俑的数量比游客还要多。众所周知,兵马俑可是西安的名片,这打击着实不小。作为一个桂林人,我们的名片象鼻山不会也跟兵马俑同病相怜了吧,赶紧去看看。
到了地方彻底放心了,心里还莫名有那么一点小感动,因为进公园的长队浩浩荡荡排了足足上百米。要是没有口罩挡住脸,大家甚至都会以为我是在用疫情时代之前的照片浑水摸鱼吧。尽管扫行程码+健康码+量体温的流程麻烦了些,可好歹是久违地热闹了一回,终于不用再调侃自己“又包场了”,独乐乐真不如众乐乐。
象鼻山的水月洞那边我们一家人没去,因为家里的小朋友更想到江边看划船。貌似大部分的人群也都聚集在水月洞对面的码头,排着队乘坐竹筏在漓江上兜圈子。以往我们路过的时候都会被工作人员“求着上船”,优惠半价都好商量,实在是没有客源才会如此卑微。这个五一他们可算扬眉吐气了,至少不用求人游漓江了,为了等来这番供不应求的场面,他们煎熬了太久。
无论是码头边还是沿线的商铺,都呈现出一派喧闹繁华的景象,桂林难得找回了一丝国际旅游名城的自信心。至少从表面的人气上看,年的五一,象山公园不至于被打入冷宫,桂林的旅游业也不至于喝粥,起码吃得上一点肉糜。
之所以象山公园能够不受疫情的影响吸引大量人气,主要还是得益于对本地市民的免费开放,其实来逛公园的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市民。桂林本地人都知道,象山公园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对本地市民也是收门票钱的,后来实在扛不住才免费开放,那我们肯定愿意来捧场。真正的外地游客占比是非常低的,从以下几个细节就能看得出来。
滨江大道是桂林的“旅行社一条街”,这里的旅行社和土特产超市依旧冷冷清清。走在滨江大道上,时不时还会遇到旅行社里的工作人员出来用标准的普通话问我:“先生,您和家人想游漓江吗?”
我只能用标准的桂林话回答道:“锅子你摩急动(莫激动),我家住改放(解放)桥对面,我带把爷(娃)来这凯(里)晒太阳滴。”
两江四湖和象山景区的旅游咨询点也是空荡荡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游人都是桂林的,我们不需要咨询啊。要比对桂林的熟悉程度,随便哪个桂林市民基本也不输导游,难不成我还要进去问我家怎么走?
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旅游大巴,疫情之前的五一或者国庆小长假,滨江大道整条路都能排得满满当当。现在这里能有个两三车就算很不错了,距离桂林旅游业的巅峰期简直九牛一毛。幸亏象山公园对本地人免费开放了,把人气稳住也多少能创造一些经济效益。沿途多弄点商店或者临时摊位,摊贩们能赚到钱,景区也一样可以获得收入,流量本身也是一种资本。
西安的兵马俑也好,或者全国其他的一些景区也罢,都可以借鉴一下桂林象山公园的策略。既然外地客流几乎断了,那就想办法做做本地市民的工作,“内循环”既包括国内环和省内环,市内环也是同理可循的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