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期漫话桂林山水春光诗词
惊蛰一过,山城便桃红柳绿,万物复苏。人们在踏青赏花,饱览春色,把盏吟唱之余,自然要感谢大自然馈赠的良辰美景。而说起桂林这个偏在岭南的小城之所以蜚声中外,居功之伟的莫过于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大文豪韩愈那两句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公虽未到过桂林,却凭其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桂林旖旎的春光美景:漓江涨绿,蜿蜒澄澈的春水如带;青山滴翠,远看仿佛大地上插着无数透明的玉簪。
山川虽瑰丽神异,巧夺天工,却更要人文的滋养。自秦凿灵渠,汉伐交趾,这方山水就源源不断地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滋润,有杜甫、韩愈、柳宗元、李商隐、张孝祥、范成大、方信孺等数不清的骚人墨客为之击节吟咏放歌;地灵人杰,自名噪一时的唐桂州三才子曹唐、曹邺、赵观文,迄晚清四大词人况周颐、王鹏运,桂林本土也群星灿烂,文采斐然。而在当代抒写山城春色景物诗词中,愚以为原桂林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张佑民先生的一首《唐多令·榕湖春景》,堪称妙品。
“堤岸草萋萋,黎明树影迷。看三湖难舍难离。烟雨朦胧尤缱綣,亭脉脉,柳依依。
漫步迎晨曦,轻舟泛碧漪。问钓翁古迹谁知。山谷当年停棹处,榕树下,小桥西。”
唐多令,词牌名。词的上片写景:萋萋的芳草迷离了堤岸,黎明时分薄雾溟溟,树影参差。而彼此相依相连的榕湖、杉湖和春天湖,在朦胧的烟雨中,一角小亭脉脉含情,垂柳依依拂面,尤显得迷蒙空灵,柔情绵绵。
下片抒怀:晨曦中诗人湖畔踟蹰流连,泛舟碧漪。陶醉于湖光水色之中,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信口向人探询山水古迹。白发钓翁垂竿指点:当年北宋大诗人黄山谷谪贬宜州,途经桂林停放小舟的地方,便在那苍苍的古榕下,小桥的西边呢。
词写景状物,湖水堤岸皆含情;且在叙事中抒发怀古之幽思,妙在无意中由白发钓翁口中道出。湖亭依旧,物是人非,沧桑之感油然而生。整首词看似信笔写来,漫不经心,随意描画,无一丝刻意雕饰。节奏舒缓自如,笔调清淡冲和。然于平淡之中寓凝重,轻柔之中蕴苍凉。正如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中所说:“意不晦,语不琢,始称合作。至不求深而自深,信手拈来,令人神味俱厚。”
而若与清末半塘老人的词相比,则少了些悲凉凄婉。且看甲午中日之战后,时任江西道监察御史的王鹏运的《南浦·芳事说壶山》:
“芳事说壶山,近清明,正是千林春晓。花气润晴岚,溪桥外风过曲尘如扫。单衣乍试,翩翩蛱蝶迎人小。怪底暖风熏欲醉,看取青红芳草。
眼中节物依依,便归来已是十年迟了。寄谢草堂灵,新蹊知否梦云曾到。空烟杳渺,呜鸠声里山容悄。坐忆阴崖题石处,剩得墨痕多少。“
诗人写此词适逢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中国刚跟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因忧愤时事,怀念故乡,“为长歌以自抒写。”词的上片追忆桂林壶山(七星公园中酒壶山)春天景物,描写清新明快;下片抒情怀旧,柔情缱綣缠绵。
壶山周围桃花千树灿若云霞,袭人的芳馨润和着岚气,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溪桥附近桑柳枝头淡黄的嫩芽。诗人单衣初试,乍出门庭。迎面彩蝶翩飞,满眼青红芳草。
然而,那随着时令变化的物事虽然如昨,及至诗人归来故里却感觉一切都迟了!爱妻病逝十年,只能向那祖居的草堂遥寄哀思,让梦魂萦绕在那新辟的幽径上吧。斑鸠声里群山烟云飘渺,枯坐回忆那昔日在阴崖上的题辞,墨迹恐怕早已模糊了。
整首词画面清幽淡雅,造语朴实精炼。由景生情而寄托巨大的家国哀思,境界隽永博大,可见半塘老人沉劲浑拙之词风。
本文作者:周昱麟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可以转发分享本文链接,但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摘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