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镜头下1970年代的广西漓江还未
本图集选自中国的老朋友哈里森福尔曼于年的广西漓江流域所拍摄到的珍贵画面。当时的漓江还未成立景区,作者的镜头下展示了一个原生态的漓江。图为作者年所拍摄到漓江岸边的村落。
图为如今正在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纸币所使用的图案即是广西桂林最为有名的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一景。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这篇《桂林山水》是现代作家陈淼于年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后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课文中。同时这句话也成为许多80,90后对桂林,对漓江最初的印象。图为生活在当年生活在漓江上的捕鱼人。
关于漓江,多年前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就曾经在著作《水经注》中有过描述:“漓水亦出阳海山”,“湘漓同源,分为二分,南为漓水,北则湘川”。可见在千年前的北魏时期,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漓水。图为年画面中漓江的一处浅滩,几艘木船正向前驶去。
现在的漓江作为风景名胜被人们所熟知。但漓江在古时曾经也承担着水路航道的作用。只不过,那时因漓江的通航条件较差,常常有误船期的事情发生。图为年停在漓江浅滩处的两艘小船。
根据史书记载,清代以前每年到春季以后,南来北往的民船较多。到冬季水浅时,南来的船只能在唐家司停靠。所运的货物只能采用人力挑运到大溶江之后,再装船转运至桂林。图为当年漓江岸边的一景。前方小船上的本地居民好奇地盯着记者的镜头。他们的身后则是高耸的岩石。
民国成立后到年,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漓江地区水路运输逐步由陆路运输取代。图为年漓江上停泊木舟的特写镜头。
新中国成立后的50~60年代,灵渠航道仅在南陡口至县城一段有少数农船通行,到了作者拍摄漓江这些画面的时候已经完全停止。图为年一艘停在漓江上的简易木舟,舟上的年轻人正在用收上的工具捕鱼。
作者在拍摄此系列照片的9年后,年11月“桂林漓江风景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成为重点保护景区。景区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漓江河段。漓江也是从这时开始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游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