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漓江桂林中
下午的行程去兴坪古镇。原来设想的游程是从桂林坐船,一直到阳朔刘三姐的故里,听说有四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实际行程与设想的不同,也只好从了它,谁教是第一次来,下次来可能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离开桂林已经好多天,有些细节的记忆开始滤掉了。今天才来续写游记,有些朝花夕拾的味道。
经兴坪古镇来到码头。鸬鹚是非常抢眼的。我知道这些家伙挺惨,总把吞到肚子里的鱼再吐出来,哎,到嘴的肥肉再吐出来,换你痛苦不?呵呵,说笑了,别当真。其实鸬鹚觉得幸福就幸福,牠的世界牠做主。
上了船,停了好久。这船与那船紧挨在一起,挂在般舷上的废旧轮胎蹭得吱吱地响。船尾喷着冷却的水流,有种跃跃欲行的势头。
过了好久,船终于开动了。船是倒出去的,竟以为面向船尾,及到开阔处,船掉转头,向着西面的下游驶去了。
南岸的岩石一层层的,比作千层饼也恰如其分吧?我在想像着三亿五千万年的桂林,那时候尚在海下,这一处,那一处,有岩浆不断涌出,每涌一层,中间都夹杂着海水的蒸汽,于是冷却下来就这样一层层的分明。
我在想,海底下岩浆有这样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岩浆在海水的浮力下,部分克服了重力的束缚,能喷得高,这正好解释桂林的山细而尖形成;另一个特点是岩浆遇到海底的水迅速冷却,页岩能薄到不可思议的程度,这也正好解释了桂林页岩的形成。
有的岩山高点,有的岩山低很矮些,每层的岩石有的厚些,有的薄些,厚的在视觉上大约有三四十公分厚,薄的似乎不到一公分厚。这让想象飞起来了。
有的岩山仅留着一个斜坡,从左低右高看,应该是东坡,其它已经在数亿年塌陷,碎裂,冲刷,风化过程中消失不见。所以,桂林的山是“残山”——这一点是真的,却正成就了她的秀奇,美不胜收!
竹林随风起伏,如同怒吼的波涛,让人想起“山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的句子。每一竿竹子顶着一头的秀叶,像出水的蛟龙,颇有威势。
船这时已经行出了一两公里,太阳渐斜,回首来处,正天蓝水碧,水天一色,不由内心惊叫起来:美呀!天公作美,人也配合,正有竹排江中游来,红的,蓝的,绿的,……五颜六色搭个正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