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那些被抹去的历史和看不见的人的

记者

实习生胡辰编辑

林子人1

《山花对海树》

《山花对海树》韩今谅著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年初上映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改编自青年作家韩今谅收录在小说集《山花对海树》中的《小红花》。比起电影的浪漫化与去政治化,小说更多了些悲伤和生命的沉重。这本书由《小红花》《灰里焰》《倒春寒》《兰花草》《长生林》《推冰人》六则短篇小说组成,记录下六段经历种种不如意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其中少有惊涛骇浪,多的是平凡生活中的伤痛以及凛冽中的点滴温暖。这或许正体现了韩今谅的写作理念,“年轻时的我总想,我该写点什么别人没写过的?如今写的心还在,这份儿妄想已经没有了,我写点什么自己没写过的就行了。明白这仅关乎我,手脚便松快了一半。一样的世相人情,有人写过也没什么,李杜诗篇之后,也有无数人歌咏过星月山川。”

编剧秦雯评价道,“我感叹于她的想象力和细节感之丰富。虽然后来合作不多,但我确实一直惦记着她自在灵动的文字世界。”我们或许可以从其中的一段行文感受其文字的悦动:“学校到家这段路不远不近,刚好适合走着。如果换算成随身听里的歌,许是两首或三首的时间,换算成课文,差不多有几个自然段——大马路算是一段,行道树是里面的逗号,路口的红绿灯是句号,菜场小街是下一段,里面有三个叹号,分别是叫卖羊头的白帽子老伯,现宰活鸡摊子上扯着嗓子尖叫的家禽,和永远嚷着跳楼价的南方皮鞋店。”除了《山花对海树》,韩今谅还著有诗集《一颗苹果宣布成为星球》及短篇小说集《天真人类》。

《唱吧!未安葬的魂灵》

《唱吧!未安葬的魂灵》[美]杰丝米妮·瓦德著孙麟译中信大方·中信出版集团-1

在非洲的传统信仰中,若是有人意外身故或被人谋害,此人的灵魂便会成为冤魂在人间游荡。《唱吧!未安葬的魂灵》讲述了一个因饱受贫穷、毒品和种族歧视而几乎分崩离析的黑人家庭的故事——混血家庭出生的两个孩子约约和妹妹米夏埃拉与他们的母亲莱奥妮踏上迎接父亲出狱的旅途,一路上孩子生病,大人贩毒被警察拦下,约约差点被警察用枪打死。两个孩子能看到家族中逝者的亡灵,而冤灵也跟随他们的旅途寻找过去的真相。故事在生者与亡者,昔日的不公与今日的绝境之间展开。从这部小说中,你可以看到以下元素的影子:威廉·福克纳的公路小说模式,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鬼魂人物和鬼魂在歌声中安息的情节,以及盖尔·琼斯书写的奴隶制下的女性生活。这三位作家为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本书作者、黑人女作家杰丝米妮·瓦德凭借此书第二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瓦德命运多舛,出生时医生断言她不久于人世,五岁时差点被斗牛犬咬死,23岁时胞弟车祸中丧生,29岁时家乡遭受卡特里娜飓风侵袭,她与家人经历生死一刻。生活的创痛和艰辛赋予了她超凡的感受力。她的另一部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小说《拾骨》就是以一家人躲避飓风的12天为框架展开。她喜欢用“鬼魂缭绕”来形容自己的故乡,那里似乎每个角落里都有死去的魂灵。

通过瓦德笔下呈现出的一个黑人家庭所遭遇的私刑、监禁、枪杀与种族不公,你可能会不断联想起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冲突,而现实或许会比小说更加残酷。“未安葬的魂灵”不仅仅是小说中死去的人物,也指向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阴魂不散。瓦德希望让这些魂灵歌唱,让那些“被抹去的历史”和“看不见的人”的声音被听到。

《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

《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法]让-多米尼克·布里埃著刘云虹许钧译雅众文化

南京大学出版社-2

米兰·昆德拉无疑是在世的作家中最有名、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之一。他对自己言辞的准确性有一种近乎严苛的追求,力求每一个字都有唯一对应的准确意义,不愿意读者对他的语言和作品有任何误解,因此亲自将《不朽》翻译成了法文,他也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拒绝了大部分的访谈要求。那除了文本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了解他呢?

记者出身的作家布里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昆德拉广阔人生的路径。本书以昆德拉的理论随笔与文学文本为基础,将其艺术、文学、政治与精神历程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沿着昆德拉的生活际遇和思想脉络来深入探寻他的写作人生。《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呈现出一位深受捷克文化传统和西方超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长期居住法国并坚持运用捷克语写作的作家在多种文化之间的游走,也讨论了昆德拉最钟爱的作家卡夫卡,以及他对一众“卡夫卡学家”的不满,最后落笔于“反现代的现代人”一章。毕飞宇评价这部传记时说,“你把传记拿到手之后,拉杆箱一拉,整个昆德拉你就可以打包了,交代得非常清晰。”不过,昆德拉可能并不想看到本书的面世,正如书中所言,他不希望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被放置于历史之中分析和看待。

《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

《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王程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2

18世纪的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曾指出,“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什么样的食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也说明了食物这种我们生活中最简单的事物和国家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清华大学火爆的《舌尖上的社会学》课程便以食物为媒介,探讨吃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讲教师王程韡以此为基础,写作了《正是河豚欲上时》一书。

“河豚”巧妙地点出本书的两条论述路径,一方面借用“吃货”苏东坡的诗词佳句,点明它与饮食社会学有关;同时河豚是通过洄游的方式认知整个世界的,本书即是从饮食出发探讨诸多社会学的问题。食物“地道”和“正宗”的争论由何而来?从“吃垮必胜客”到麦当劳的肉夹馍中如何能看到民族国家和全球化的关系?中国人的饭局以及请客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心理?地摊美食和食客的幸福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作者王程韡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作为一名从前学习理工科的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学者,跨学科的背景给了他丰富的视角来认识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

王程韡在写作本书时力求有趣和通俗,因此在正文集中呈现了以“我”为主要角色的经历和田野发现,在脚注中则是呈现可以用以阐发讨论的理论线索和学术表达,这样读者可以自行选择阅读通俗文本或学术文本。作者希望让概念不再成为阅读社会学和人类学著作的理论门槛,并试图通过以“我”为主角的叙事重新审视一些被现代社会视为二分的概念:行动与结构,全球与地方,适应与变异,科学与风险……打破既有的论述结构,展示社会中更多的平行的可能性。生活与社会本就是混沌的,我们或许能从条分缕析的学术概念以及严格的研究范式之外发掘其更复杂的原貌。

《昭和风平成雨:当代日本的过去与现在》

《昭和风平成雨:当代日本的过去与现在》沙青青著漓江出版社-1

日本汉学家沟口雄三曾说,日本人在确定自身的坐标时,有意无意将中国当作媒介;而相较来说,中国几乎不曾把日本当作思考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时的媒介和思想资源。日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8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