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英国人,用水墨风拍了十年中国黄山

黄山所在的地方,2、3亿年前曾经是片汪洋。一场大规模的地壳运动改变了这里,黄山的自然史成了一团迷雾,令科学家们争论不休。

▲黄山,作品37,中国安徽,

▲黄山,作品4,中国安徽,

接下来的黄山,以“奇”闻名天下。它位于安徽省南部,是皖南山地的中枢山脉,也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黄山一年之中,有多天云雾天气,这些云雾,也迷住了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

▲黄山,作品9,中国安徽,

摄影师迈克尔·肯纳(MichaelKenna),出生成长于英国,却迷恋东方风景,作品中透露出静谧与禅意。中国的风景,他格外钟情于黄山。十年之间,前前后后来了四次。历史上有很多人慕名而来黄山,他也想追寻这些诗人和艺术家的足迹,看看黄山是什么样子的。

无数诗人为黄山写过诗句,诗篇多达2万余,最脍炙人口的是那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足以说明黄山的独特性。奇松、怪石、云海的视觉组合,被称为“上帝的盆景”。

▲黄山,作品19,中国安徽,9

▲黄山,作品48,中国安徽,

庄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水画,是中国人独有的,与天地往来的方式。其中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大师们,便借黄山的奇松怪石来表现自我,在黄山禅宗般的灵境中感受忘我,又以黄山的气韵,表现音乐般的节奏与纯粹意义的美,并对接下来的“黄山画派”以及后人产生影响。“黄山画派”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文人画家内心对黄山的理解和情感,他们根据黄山的外形和内容,提炼出独有的山水画类型。

这个时代的迈克尔·肯纳则用相机,展示了西方人对于中国美感的认知和参悟。很多人看了他拍的黄山,会说“这就是中国”。

▲黄山,作品13,中国安徽,

▲黄山,作品34,中国安徽,

迈克尔·肯纳曾在黄山上困惑,云雾缭绕让他看不清眼前的路。水墨氤氲的黄山,每一个时刻,都在变化,每一个瞬间都可能是“决定性瞬间”。他在山上等待天色变化,也因为自己的失误错过拍摄时机,在黄山上拍照的过程仿若一场修行,而其中的领悟自然地渗透到画面中去。

黄山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在海外也颇有声誉。它是典型的断块山体,主要为花岗岩,前山不易风化,后山易于风化,逐渐形成“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景观。

迈克尔·肯纳曾3次走到同一条路上,看上去风景没什么变化,但再也拍不出来一样的照片,黄山其实和人一样,是活的。游黄山,是不能走回头路的。因此每一刻的风景都要珍惜,因为“错过就不再”。

▲黄山,作品30,中国安徽,9

云海是黄山“五绝之一”,黄山一年平均只有47个云海日。群峰在云海之中若隐若现,虚幻的意境中,尊崇和敬畏之感油然而生。

奇松,是黄山的五绝之首。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十分严酷,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黄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够汲取岩石深处的养分,黄山松才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雪却依然永葆青春。——引自程亚星《黄山松—中国名片上的点睛之笔》

迈克尔·肯纳自小就喜欢树,他的许多作品都有树的身影,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是一棵高大的栗子树,梦见自己在成长时,经历了无数个世纪。

▲黄山,作品26,中国安徽,9

迈克尔·肯纳第一次来中国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站是中国香港,接下来他走访了多个城市,如上海、北京、云南、桂林、安徽、江苏、黑龙江等地,对于迈克尔·肯纳来说,这远远不够,“中国如此美丽,如此幅员辽阔,需要用一生去拍摄、探索。”

他未到访亚洲之前,便喜欢静谧的清晨,柔和的曦光。他并不喜欢阳光下的细节,而是钟情于水雾中景物的效果。他不喜欢在拍摄前做详尽的构思和计划,而着重于拍摄的当下,对美的感受以及拍摄对象的情感共鸣。他说,“我觉得我的作品类似于视觉上的俳句,而非情节翔实的小说,这样的情感和工作方式与我的东方情结契合。”

▲漓江,study7,中国桂林,6

▲35棵树,五常,中国黑龙江,

看了迈克尔·肯纳的作品和他的经历,你会觉得世界奇妙。一个人生在遥远的西方,走过许多国家,却有着东方文化情结,国画和书法也都有所涉猎,自然和摄影将他们连接在一起。

迈克尔·肯纳(MichealKenna)英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年出生于英格兰北部的小郡兰开夏。其作品无数次在世界范围内展出,照片被全球40多个知名的美术馆收藏。

特别感谢

泰吉轩画廊

为本文提供图片以及信息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0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