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视点跟着小燕去旅行
跟着小燕去旅行
——纪晓燕整合阅读课侧记
初冬,位居北方的横水并没显示出冬的残暴,而是一片“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美景。
横水中心小学一片阳光。
孩子阳光,教师阳光,校园阳光。
在这阳光的日子里,我们身体力行的纪主任,四年级亲爱的语文老师要带着孩子们去翱翔祖国的大美河山,乐极了山里的娃娃。
走出大山,是每个孩子的梦想;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娃娃们的极致。
梦在纪晓燕的课堂上,梦在整体阅读的空间里。
梦随心至。
纪老师带着一群追梦的人,走进南国,品赏《桂林山水》的风光。
踏着先人的足迹先行,品味陈淼留下的最美时光。
初读,整体感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个温馨提示,让孩子们找到了读的方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桂林山水的()”
读在嘴上,记在心中。
简短的时间,就有人跃跃欲试: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桂林山水的美。”
好极了,精彩极了。
这是纪老师的褒奖词。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好课堂都是“学生为主体”生出来的。
好是美,美是好。
美在哪里?再读课文,要求“思考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划出相关语句。”
读是第一中心。
在读中发现:漓江的水具有“静、清、绿”特色。
在读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得之我幸,争其必然。
整体读,读得朗朗上口,读得声情并茂。
好语文是读出来的。
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
情景读,读得诗情画意,读得情投意合。
读出了精彩的语段,读出了情景交融的语句,拿出来,和一般的比较,学生顿感,力量减少了许多。
为什么?引出排比句。
从理论,从案例,一一解说。
从凡,从简,到仙界,孩子们知晓了排比,知晓了大美河山的雄奇,知晓了祖国山河美如画。
一不足惜。
深入桂林,看山去。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排比,不解而喻。
会的,不讲,讲就讲学生自己想解决的。
集中精力,集合要点,飞南闯北,以一盖全,要把祖国的山河领略个遍。
走进天山,那是另一道风光。
七月的天山,虽凉爽宜人,却是另一番天地。
孩子们在纪老师的引领下,踏入天山门,领教北疆风光,那是一种极致。
用同样的方法,去感受,去领悟。
孩子们发现,天山的美在于那“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了解了,读懂了,自己发挥开始了。
纪老师顺应孩子,妙题出笼,“仿照桂林山水一课的排比句,用上‘真’来描写泰山给你留下的印象。”
去过的,不用看;没去过的,有图片。
看图从文。
这个男孩妙笔生辉:
“泰山真高啊,高得让人看不见山顶;泰山真美呀,美得让你感觉在美丽的仙境;泰山游客真挤呀,挤得让人寸步难行。”
好课不是夸出来的,好景不是想象出来的。
跟着小燕轻松游,收获颇多,感悟颇深,有待泰山观日出。
图文:王长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