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便江从水路到陆路的变迁金台

有什么办法根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87762.html

人民网长沙9月21日电因有舟船之便,水利之便,而称之为便江。其为湘江最长支流耒水在永兴县境内的名称,属耒水中游,绵延百里,横穿永兴县县城,上接资兴市东江,下泻耒水,注入湘江,河道宽阔平直,最深处达50米,最宽达米,素有“小漓江”之称。

注江,发源于永兴县鲤鱼塘镇高塘村茶叶冲,流经太和、黄泥、便江等镇,在便江镇注江村注入便江,有着远近闻名的注江漂流旅游盛名。

便江村,由原来的便江村和注江村合并而成,地处城乡结合部,沿岸丹霞地貌广布,青山含秀吐绿,碧水清波荡漾,是一个被便江河和注江河两条河流环绕的山水洲村,辖区面积15.2平方公里,有19个村民小组户人。

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丹霞地貌群,清幽秀丽的百里峡江一廊山水里,分布有中国最长最窄的“一线天”奇观,有独特的佛教建筑与山水完美结合的千年古刹黄坦、黑坦,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便江、注江自然风光带,有苏州园林式复古建筑的安陵书院,有独木成林、树冠如盖的千年古樟,以及散落河流两岸的诸多大小古渡口……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孕育了山清水秀的这方水土,由此形成了临水而渔、靠山而木、依山而种、乘船而行的世代传袭的原生态古朴生活模式。

幽美风光带的伤痛

自古以来,因湘南一带山路崎岖,车马不便,便江成为湘南一条重要的水上要道。便江、注江两条河流纵横交错,全村因自然地域分割成便江、注江、中心岛屿三个版块,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大部分依赖水路出行。

每当上游资兴东江水泄水,或雨季之时,便江一带便会形成雾漫江面的自然奇观。然而,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来说,却是出行的一大安全隐患。

年9月,云雾弥漫的江面,能见度低。一艘挖沙的自行驳船与一艘客船发生碰撞事故,当场将客船上观光的3名游客撞死,事故损失几十万元。

年大年初二,阴雨绵绵,大雾笼罩。一艘客船与村名自用船相撞,村民走亲访友的一家9口人包括老人、妇女、儿童全部落水。值得庆幸的是因冬季衣着厚棉衣浮力大,抢救及时,无一人伤亡。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福祸旦夕。多年以来的行船江河,让便江村支两委有了更为警醒的深刻认识,并付诸于行动:不定期组织安全巡查,常态化举办安全教育培训,为村民的家用船配备了救生衣,不断完善了河道水上交通安全标志……

然而,再大的努力付出,都没有改变村民一直以来在水上出行的根本问题。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是彻底告别“水路”历史,走上“陆路”的抉择。

众志成城修新“路”

便江村注江片曹家组,是便江街道最偏远的村落之一,有户余人。由于注江片在大山深处,并且四面环水,村民只能坐船从注江进出,村民山上的林农产品如冰糖橙、杉木、楠竹等很难运销出去,群众增收难问题相对突出。

支村两委共筹集20余万元,帮助曹家组、王家组修建了总长3.6公里砂石通组公路路基,虽然比较简陋,但是连接了自然村内多个村组,是一条真正的“扶贫之路”,改变了以往村民肩挑手提农林产品到码头的落后方式,使更多农林产品可以通过车辆直接运输到码头,大大降低了农林产品的成本。

年,郴州路桥宇康公司施工队伍进场,按照路3.5米宽度的计划实施通组水泥路工程。村里立足长远发展,年9月,通过一百余村民捐款20多万元,委托施工单位一并加宽,水泥路面达4.5米,解决了山路过于狭窄错车难的问题。

该村的清源组、中曾家组、码头一组、码头二组、罗家组等五个村民小组饱受了没有自己出村之路的煎熬,为了从根本上打通连接外界的出路,举全村之力,纷纷慷慨解囊。自年至年5月,五个组的名村民,按照每人-元的标准,集资.2万元进行修路。

在原有的通村公路基础上,通过勘察设计,村里组织开山放炮、开挖大山,一条长1.2公里的出村新路路基。郴州路桥宇康公司根据计划,完成了2.公路水泥路硬化工程,让五个小组的村民圆了出村的公路梦。

今年54岁的曾庆汉,热心修路公益事业,组织了一些村民参与了村里部分通组路的劳务派遣施工。在施工现场的每一天,他亲历见证了村里通组公路建设的场面,感受颇深。

修路为民,彰显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郴州路桥宇康公司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抢抓工期,年共完成了全村三条通组公路6.8公里水泥路硬化工程。

“得益于上级的大力支持、村民踊跃修路的热情和郴州路桥宇康公司的精心施工,现在全村除了1.2公里新修的公路因没有计划未硬化外,所有的村组都实现了硬化。”村支书、主任彭先清介绍,下一步,继续争取上级加大投资,再建设两座桥,争取将剩余路段硬化,完善临崖临水路段的安保设施,全村可以完全实现由“水路”向“陆路”的大变化。

脱贫致富更有奔头

便江由于身处湘江支流耒水的上游,在江畔,千百年来,这里的百姓依水而居,沿袭祖辈传承下的捕鱼技艺,以捕鱼为生,从水中打捞生活。

58岁的注江村人廖桥平,从小就在便江水畔长大,家就住在江岸边,没有修通公路之前,江畔的百姓生活尤为清苦贫困。年轻时,他坐的是木筏子,无论刮风下雨都到江上捕鱼。一年之中也只有四五个月的捕鱼期,大多时间都在便江上摆渡船。

江畔的山清水秀,旖旎的风光,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这里游玩。如今廖桥平年纪大了,木筏换成了铁船,便在一江之隔之间干起了接送游客的营生。而当地村民在自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尤其是到了周末,生意异常火爆。

随着通组公路的修通和近年来封网禁渔的生态保护政策实施,廖桥平和村里人一样不再下河捕鱼,除了摆渡之外,在自家的园子里种上了冰糖橙、蜜桔、柚子等果树,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收入可观,现在他已经建了套房,生活水平提高了。

走进该村亩的冰糖橙基地,只见一些村民正在忙碌着施肥、除草,低矮繁密的树上,青翠欲滴,硕果压枝,长势喜人。

56岁的村副支书廖平方介绍,“甜过初恋”的冰糖橙是该村的主打产业,得益于这里水分充足、光照充裕,全村大部分村民都充分利用丘陵、山岗的土地种上了水果。预计今年全村产量达1万斤,产值万元。如今修通了通组水泥路,采摘之后直接可以装车拖运,减少了过去采摘下山、装船、上岸、又装车的环节,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预计今年冰糖橙每公斤可多增收1元以上。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的便江人告别了竭泽而渔的历史,纷纷响应封网禁渔的号召,关闭了大部分零散的小码头,船也离水上了岸,像珍惜自己的生命那样守护这一江碧水,他们相信随着通组公路的通达,上天馈赠于民的一廊山水,必然会引来更多的游客观光游赏。发展民宿,让城里人到村里来避暑,前景可期。

环绕便江、注江两岸的丹霞林立,林林莽莽的杉木、楠竹连绵不绝,层峦叠嶂,那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绿色宝库”。便江人大力发展传统林农产业。村合作社主动收购村民自产的玉兰片、小笋干,每年达10多万斤,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上,远销长沙、湖北等地。据统计,自通组公路实施后,该村26名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祖祖辈辈临水而居的便江人,告别了以水为生的生活,或许对于河流的依赖都有很多值得追寻和珍藏的记忆,也有对于河流的哺育之恩心存患得患失的依恋情结,如今随着一条条村组的水泥路通达到田间地头和家门口的变迁,更有了一份追寻美好幸福的梦想。(唐星波李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