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座文艺城的戏剧回归之路
11月的桂林是桂花味儿的,香到甜腻。我住的桂林宾馆在一个绝佳的位置,它面对着榕湖,湖的另一边是李宗仁的官邸和白崇禧的桂庐,湖畔是一棵挨着一棵碗口粗的桂花树。
在外工作的桂林好友听说我来了,不厌其烦地敲出她的推荐线路:“桂林宾馆位置很好,出门右转可以散步到日月双塔,再到漓江边的象鼻山一带。出门向左,沿着湖可以一直走到桂湖老人山。桂林的步道有一种特别的美,我百走不厌。如果有朋友来,我会带他去榕湖湖心亭喝茶聊天,最惬意不过。”
从榕湖与杉湖中间的双桥走过,便是桂林的古南门。古南门后面是榕荫路,尽头是朋友的母校。她发来语音:“看到桂林中学了吗?对面就是40年代欧阳先生筹建的广西省立艺术馆。”
桂林中学的所在地,是年广西第一所完全采用西式教学方式的桂林府中学堂旧址。而欧阳先生指欧阳予倩,与梅兰芳先生并称为“南欧北梅”,才华横溢,学贯中西,是公认的中国话剧的主要奠基人,话剧运动的倡导人,后来成为中央戏剧学院首任院长。广西省立艺术馆是这位文化巨匠与桂林结缘的证明。
不过,普通人与桂林的缘分大多从一碗米粉开始。
米粉、油茶和一杯咖啡
一碗二两的卤菜粉,有不少肉,却只要5元。结账时以为听错了,排队的食客笑了,正在切锅烧的老板也笑了,口气里带着一丝嘲讽:“嫌便宜?十几年前才一块多钱!”
米粉熟得极快,片刻间已盛在碗中,浇上卤汁,铺满锅烧,递到食客手上。调料自己加,丰俭由人。老米粉店下午四点就关门,开始熬制卤水。卤水是不同风味的来源,各有奥秘,各有拥趸。问哪家米粉最好?本地人说法惊人地一致,“哪有最好吃的粉?只有你最喜欢的味道!”更有趣的是,在桂林,米粉不仅是食物,还是量词,停车费10元一小时?桂林人会说:“好贵呦,两碗粉。”
卤汁是卤菜粉的灵魂
相比米粉,油茶的接受程度却因人而异,不喜姜味则避之不及,喝惯的人一天也离不开。这个近些年才流行开的山区饮料,需用油将整块的姜与绿茶炒香,再用木槌捣碎,加水熬煮,过滤出黄绿色的汁水,加炒米、花生、葱花、盐一并食用。在有些寒冷的清晨,一杯油茶下肚,暖融融的。
恭城油茶。除此以外,还有灌阳油茶、龙脊油茶等
米粉与油茶是桂林街头的味道。至于菜品,桂林人吃辣,却不强迫外来者,大多菜没有那么“火爆”,想吃辣椒就自己多加点;桂林人吃酸,喜欢腌制各种生脆蔬菜佐餐,但传统卤菜粉并不放酸笋;桂林人吃甜,可并无印象哪一道菜甜得异样,南糖中著名的酥糖、花生糖也大都留其香,淡其甜。年谭德祥编著的《广西桂林菜谱》中,种菜点几乎没有辣菜与酸辣菜的影子。由此可见,桂林菜其实受川湘影响不大。今天桂林街头常见的田螺鸡、牛羊肉火锅、酸菜鱼、啤酒鱼多是随着湘桂铁路、桂黄公路而来,或者是八十年代的创新菜,最终都成为了本地的特色菜肴。
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