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这方烟雨,竹筏群山间荡涤,只为鱼鹰此
印象中当初追《琅琊榜》时,那江左梅郎出场时一叶扁舟,一袭白衣的场景久久不能忘怀。
而在那漓江养育了阳朔的历史。
总有人说阳朔是浮华的,那是被现代的快节奏所侵染,当你行走在阳朔时,会被它那宛若迷宫的街巷所迷惑,沉浸其中,沉浸式中国文化,在这里有了完美的体现。
阳朔的文化弥漫着千年古镇所特有的乡土文化,和西方人迅速涌入带来的浓郁西风,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混和在一起而散发出的扑朔迷离的味道,正是这种融合,让西方人对它的迷恋不已,而东方人也为它深深陶醉。
我曾有一位友人厌烦了高度商业化的漓江,深入于漓江小镇深处,在那里友人遇见了一位外国人开的民宿,友人回来后与我交流时谈到这位外国房东告诉友人“漓江是一个世界,漓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这句话让友人感触颇深,并为漓江的独特与包容不断探索。房东还向友人介绍了在百年之前,桂林阳朔那漓江之上,则素有一种名为“漓江渔火”的传统捕鱼形式。
当渔翁在清晨或者晚间捕鱼时,会在竹筏上挂一盏灯,光亮引来游鱼,而鱼鹰则会把鱼儿叼给主人。曾有位叫黄金财的渔民,世代在漓江上捕鱼,他与他所养的鱼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至夜晚,黄金财便带着渔民和鱼鹰一起驾着竹排前去捕鱼。
而时间流逝,风烛残年的鱼鹰将死,其鸣也哀,头低低,尾湿湿,无精打采样,就是神仙也难医。黄金财通常用漓江特产三花酒一斤灌醉鱼鹰为之送别,然后入土为安。漓江渔民对垂死的鱼鹰如同与爱子生离死别,抚摸鱼鹰头颈部,口中喃喃而语,恋恋不舍。而鱼鹰面对主人,自知于世不久,贼眼里也滚出豆大的泪珠。其情可哀其言可恸,情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这是漓江渔民与鱼鹰特有的文化内涵,是鲜为人知的一幕。
百年前,夜幕下渔火穿梭如流萤飞舞,星罗棋布的橘红光点与漓江山水勾勒出令人震撼的“漓江渔火”之景。
而如今这一传统文化则走向了暮年,虽说每年秋天,阳朔都要在漓江上举行多姿多彩的渔火节,一幅幅情趣盎然的渔火图,把国内外游人带入神话般的世界,但商业的气息也逐渐弥漫于漓江,平日里很少再能听到当年宛如天籁的阵阵渔歌,晚间的一抹红点也显得有些萧瑟。
/
文化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不断得更新换代,这是历史之必然,然而见证了中华民族茫茫历史中某一份记忆的文化应该消失么?应该被染上物欲么?与现代文化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我总是在想这些传统文化既然已经落了俗世,那就不要了吧,后来才发现自己才是个俗人,我们所见的传统,都是从几百年几千年里一步一个脚印爬到你面前的景观,他们那么不容易得地不被消解掉,不就是为了让你看见么…既然如此,又怎能辜负这份心意。
/
相隔这方烟雨,竹筏群山间荡涤,只为鱼鹰此相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