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ldquo漓江日出rdqu

作者:珞珈山(张焰)(澳大利亚)

这期《经典回顾》介绍一张我在涉足风光摄影初期拍摄的片子。之所以想写写它的拍摄过程,是因为今天无论是从艺术还是从商业的角度上看,这都是一幅经历了一定的时间历练,较为成功的风光作品。同时,由于自己当时对后期技术了解不多,有着诸多的局限性,自然就把一切努力都投入到拍摄之中,追求拍摄过程的完美。其中对滤镜的使用,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在整个拍摄中起到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我依然喜欢在风光摄影中使用滤镜,并且从年开始我将滤镜系统带上了新西兰高山。

1.关于漓江摄影

多年来,漓江被看作是东方美丽风光的标志。它也是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旅游摄影胜地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攝影师来到这里。不过与很多国内热门的拍摄地不同,在漓江,只要我们细心体验,依然能够感受到她的自然之美。

自年我第一次游览漓江以来,至今,我已经记不清去过漓江有多少次了。虽然并非每次都能拍到自己满意的照片,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拍不到满意的作品的,但这并不防碍我对漓江风光的持久迷恋。

由于居住在澳洲,我每次回国旅行必须是提前几个月来计划,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对拍摄漓江时的天气条件的掌控,基本上就是碰运气。不过这从另一方面也让我对每次的漓江行充满了期待。

拍摄漓江可以从水面或山上两种全然不同的视角来拍摄,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但都同样会令人神往。几年来,我两种视角都尝试过很多次。不过根据我的了解,漓江当地的摄影师们似乎更喜欢从山上(半山腰或山顶)拍摄:一是山上的视角更为壮观,二是爬山需要一定的体能,可能会更有成就感吧。相比之下,从水面陆地上拍,坐船走路就行,体力上没有难度。

不论从哪个视角拍摄,完美的光线都是每个摄影师所期待的。在我所有的漓江旅行中,其实只有一次遇到了良好的天气条件,也就是那次拍摄,成就了我今天想谈论的这张“漓江日出”。

2.拍摄过程

年10月9日,我又一次来到兴平。在接近目的地时,遇到两个当地的摄影师。攀谈了几句后,他们笑着说:“看来你是老手,昨天刚下过雨”。原来,拍摄漓江,下雨是个前提条件:一般在雨后的三天里,通常会有好的日出云彩,也常常会伴有晨雾。不过,我这次的漓江行的日期却是在澳洲就定好了的,能碰上下雨,纯粹是运气。

这幅“漓江日出”是年10月11日在兴平县的下龙拍摄的,正好是下雨后的第三天。日出前一个多小时我就赶到了拍摄点。随着黎明的到来,一个壮观美妙的清晨展现在静静的漓江水面上。

我用三脚架将我的佳能5DII相机和镜头16-35mmf/2.8支撑好,并采用遥控快门控制。为了平衡天空和前景(河流)的光线,我使用了一片Lee0.6GND(Soft)滤镜和一片Lee0.3GND(Hard)滤镜。

这里作为题外话,我一直喜欢将一片Lee0.6GND(Soft)滤镜和一片Lee0.3GND(Hard)滤镜搭配使用。经过实验,我发现这样的搭配对天空和地面的渐变控制最为理想。

这幅作品是由3幅在15分钟内连续拍摄的照片组合而成的。第一幅的拍摄参数:光圈f/22,ISO50,快门速度为20秒,焦段为29mm。长时间曝光使得河面呈现平和安静的效果,同时空中的云彩也可清晰地倒映在水中。在随后的几分钟里,天空中的云层渐渐变得更加生动。因此我又将焦点对准天空,拍摄了第二张:f/10,ISO,快门速度1.3秒,焦段保持29mm不变。这时我感到我已经捕捉到了我想象中的漓江景象,正打算换个角度继续拍摄。

这时,一名渔夫摇着船意外地进入我的画面。没有犹豫,我迅速拍摄了第三幅照片:f/8.0,ISO,快门速度为1/13秒,焦段依然是29mm。拍完这第三张,我才看到原来这个渔夫是一个外国摄影师(后来了解到是德国人)雇来的模特,正在驶向德国摄影师指定的拍摄位子。在忙乱中,我又拍了几张,便结束了拍摄。前两张的拍摄是计划中的,但这第三次却是抓住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而这次偶然对最终的作品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张照片的拍摄机位都没有丝毫移动。

多次旧地重游,使得漓江的美丽景色在我心中萦绕已久。这次拍摄完后,我相信自己心目中的漓江已经投影在我的那三张拍摄之中了。后期的处理基本上就是直截了当,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在Photoshop中我将三张照片合成在一起:第一次拍摄捕捉到水面的宁静及天空在水中的倒影;第二次拍摄到的天空色彩;以及最后这第三张拍摄到的渔夫,他为最后的图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这天清晨,我也拍了下面这两张“黎明前的漓江”和“金色漓江”。两幅都是一次曝光出片。

黎明前的漓江(f/5.6,ISO,秒,32mm)

金色漓江(f/5.6,ISO,1/50秒,35mm)

3.经典和流行

自这张照片年底最初在1x.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