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4月的一场国际会议,一次地方考察,都
4月25日,正在广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听取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汇报。
“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几天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这样指出。
4月22日晚,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站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倡导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在最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我在青少年时期,就曾与几位同学到过漓江。我记得,游完泳以后,衣服都是在漓江岸边晒干的。当时的江面是湛蓝色的,泛光见底。”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回忆起少年时期在漓江游览的难忘经历。
后来,漓江一度受到严重污染,甚至水位下降,经过不懈的治理才得到恢复。总书记叮嘱,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
从长江到黄河,从漓江到乌江,从滇池到洱海,从呼伦湖到洞庭湖,从祁连山到秦岭,从贺兰山到武夷山……神州大地上发生的生态变迁,折射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而不懈努力。“在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
如今,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中方宣布力争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
“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的协同增效”
这次考察时,当地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推进漓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全面清理整治采石场、非法采砂等。习近平指出,最糟糕的就是采石。毁掉一座山就永远少了这样一座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
对于采石,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
上世纪90年代,浙江安吉余村依靠炸山开矿和建水泥厂成为安吉首富村,代价是“村民不敢开窗,山上连笋都不长”。年8月,习近平同志来到村里,听闻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颇有感触。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同志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不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
安吉余村,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一个代表。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颁奖词中这样评价:“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的协同增效,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直抵人心。
“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为全球环境治理指明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务实高效合作,中国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要“为全局计、为子孙谋”。
“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为处于关键节点的全球环境治理凝聚了信心与力量。
策划:杜尚泽
撰文:刘书文、许晴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鞠鹏、黄敬文、申宏,视觉:赖向东、虞东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478.html